平抑水果价格,拼多多重新定义消费升级 
2019-05-20 14:46:2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文 |李安嶙

一直以来,我都有一个好习惯,那就是吃水果,苹果、葡萄、山竹、伊莉莎白瓜等,都是很喜欢吃的,大概半个月左右的水果消费会保持在一定水准,以此保持,我对品质生活的一个理解和态度。事实上,最近水果价格暴涨,让我和我身边的人都开始讨论,未来我们怎么才能消费到物美价优的水果。其实,在我看来,水果作为一个零售的大品类,价格因素受多方面的影响,生产成本、营销销售、物流运输、以及其他的成本,都会影响水果的价格。

很显然,我在购买水果时,和很多年轻一代一样,也采用在线上的电商平台购买。而在看来,目前的商业零售的巨头的格局,正伴随崭新的形态,和模式,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化。过去三年间,越来越多的社交电商品牌,对传统新零售巨头,进行了一场迅速的降维反攻。他们采用更为适配目前经济环境、零售趋势、渠道唤新的社交裂变的电商模式,一路高歌猛进。在这个过程中,诞生出最具代表的新型社交电商巨头是拼多多,其他社交平台,也正在依靠其他的创新维度,让市场和用户,重新认识商业零售,和电商新模式。

对于格局固化态势,和竞争。法国哲学家亨利·柏格森(Henri Bergson)说:“要生存就要变化,要变化就要成长,要成长就要不断地自我创新。”

因为,在过去数年,阿里巴巴、京东、苏宁易购等巨头,长时间以来,对市场拥有主导权,而新锐社交电商,在进入市场后,也势必和这些巨头发生撞击。所以,在我看来,自我创新,几乎是后来者唯一的出路。解决用户当下的消费痛点,也可以说是一条大路。以品类来看,阿里、京东、苏宁易购都是综合性的品类巨头,而这个在水果涨价的风暴中,快速进入到暴风眼的拼多多,用在供应链上的强势,快速实现平抑水果价格,引发用户和市场一片叫好。可以说,模式更为轻、渠道下沉效率更为高速的拼多多,在品类上,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优势。

平抑水果价格,拼多多全面制胜供应链

这不是匪夷所思,更不是对市场价格进行操控,水果价格暴涨总体原因是,受制于生产和销售整体的成本上升。所以,当水果价格开始暴涨,“水果财务自由”成了新的阶层恐慌一部分,因为,水果在日常零售和消费品类里,是一个高频消费的大品类,阿里、京东、苏宁,都十分重视的战略品类。

在这一场,水果价格暴涨风波背后,有媒体调查发现:以荔枝为例,目前各超市及水果店的均价在30元以上,较去年翻倍,此前更是以60元每斤的价格登上微博热搜。除荔枝外,樱桃、苹果、樱桃、油桃、梨、芒果水果等均大幅提价,15元/斤以下的水果已寥寥无几。

水果价格暴涨,这对于很多阶层来说,都是一件极为不幸的事,因为水果属于是基础性消费品类,价格暴涨直接导致的效益,就是大众消费阶层对水果的消费成本直线提升。因此,解决水果价格暴涨,进行平抑水果价格,让新的阶层在水果消费上,实现物美价优的品质消费,就成为了零售巨头的一大课题。

在这一场水果价格风暴和讨论中,“还好有拼多多”成为了焦点话题之一。不得不说,拼多多在这一次水果价格风暴中,再一次展示出了拼多多平台的强大的供应链能力。

众多网友也表示,为了省钱,拼多多已经成了购买水果生鲜的唯一渠道,虽然要等待两三天的物流时间,但价格便宜一半以上。根据媒体观察发现:在一片涨价声中,拼多多平台水果价格保持了物价稳定,没有出现上涨情况。不仅如此,拼多多,还宣布将通过大规模倾斜补贴、地网(拼多多覆盖农产区)包销等措施来“平抑非正常水果市价”。

在我看来,拼多多之所以能够,平抑水果价格,让更多消费者吃上价格正常的水果,是平台的一份责任的彰显,更是一种能力的全面体现。

一、平抑水果价格,拼农货模式稳定供需关系

拼多多能够稳定水果价格,表面而言,这是拼多多稳定了供需关系,从而稳定了价格。稳定供需关系,得益于拼多多的“拼农货”模式,消费者在平台上通过拼单购买方式聚集需求,而这些需求信息通过拼多多的“农货中央处理系统”迅速实现供需匹配,继而快速消化掉当季农产品,帮助“小农户”直连拼多多的四亿消费者。

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二、稳定价格底气,供应链在改造中全面制胜

在拼多多对水果价格进行平抑的背后,从根本上来看,则是得益于拼多多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改造。这些改造包括了信息化改造,花费四年时间建立了“农货中央处理系统”;人才体系建设,拼多多于2017年底全面践行“新农人本地化、利益本地化”策略,并通过“多多大学”和“新农人返乡体系”,带动有能力的、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返乡创业。最终将这些返乡人才的生产力,转化为拼多多向用户输出的服务力,拼多多“稳定市场价格”的底气,正是来自于这一模式的有效实践。

在我看来,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平抑水果价格,不单一是销量规模、供应成本的优势,而且拼多多在运营的底层上,扶贫助农、改造供应链、模式创新上进行实现的,属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更多是整体运营的苛刻,和坚定。正因为如此大规模的创新,和艰苦的付出,拼多多在水果价格暴涨风暴里面,才能做到一招定乾坤,让众多网友一片欢呼,和叫好。

差异化的路径,拼多多的消费升级逻辑

众所周知,在国内零售战场,拥有多家巨头,在消费升级浪潮中,多家巨头在策略上,都有所区别,强调和巩固自己的优势,实现渠道、品类、和联盟层的升级。以拼多多而言,如果一味的跟随其他巨头,或者很难达到拼多多的消费升级愿景。所以,拼多多的消费升级逻辑是,先产业升级,再品牌升级。众所周知,在过去几年,中国零售平台的消费升级是相反的,先大张旗鼓的进行品牌营销升级,对于供应链的掌握能力十分缺乏。

在水果价格暴涨风波事件来看,拼多多的水果没涨价,是拼多多对供应链改造的结果,这是属于拼多多整体供应链平台的能力的一次彰显,这正是拼多多独特的消费升级逻辑:先产业升级,再追求品牌升级。

当然,对于零售巨头来说,消费升级是一件大事,需要在品类、运营、物流、服务多个维度上进行升级,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传统电商的消费升级路劲,更多的是追求更贵的商品、更加附加值的品牌商,而这一模式能够迅速聚集流量,提高平台利润。阿里巴巴的消费升级,走出天猫路线,引进更大品牌商来促进平台升级;京东的消费者升级,是讲3C数码家电强势品类在网上和线下京东店进行销售,这都是传统零售巨头的战略。

但是,相对于前者,拼多多的消费升级是先沉入产业底层,推动产业升级,让生产端能够根据真实的消费者需求去生产商品,然后再追求品牌升级。一边的出发点是流量逻辑,帮助商家卖货,另一边则是消费者逻辑,让消费者找到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。而水果便是两者不同的最好证明。

在我看来,传统零售巨头,和社交电商巨头,在消费升级,这一个维度上,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诠释方式。此前,有一篇文章称,消费升级是人性永不改变的部分,因此,拼多多无法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。这种逻辑,其实混淆了一个基本的区别。消费升级并不是只有一个定义,拼多多只是走了不同的路径。

做自己的拼多多,不需要成为阿里巴巴

拼多多的闪电崛起,的确是,对于国内的电商格局,造成了很大的冲击。拼多多渠道下沉迅速、社交拼购裂变迅速,让拼多多有一种无战不胜的淋漓尽致感。因此,对于拼多多模式,和平台的诸多质疑,也会很多。其实,在我看来,拼多多模式、产品、价格、体验,都满足了诸多群体,对于在线购物的另一种期待,和需求。所以,拼多多,只会越来越受欢迎,关键的是,在这次水果价格暴涨,到拼多多平抑水果价格来看,拼多多作为一个国内新电商巨头的社会责任感,也得到了全面的体现,和被实践。

对于消费者而言,由于充分的竞争所带来的消费红利,这是喜闻乐见的事,另外一个维度的意义就上,在中国如此庞大用户规模的背后,消费市场无限大,且充满生机。当然,对于年轻拼多多来说,取得如此成绩,实属不易,即便面对强敌,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,这一点,也是值得赞许的。

黄峥以前在股东信中表示,拼多多的下一阶段,依然是依然是“坚持消费者导向,创造性的解决存量问题,为社会做增量贡献”,事实上,解决存量问题,才是拼多多未来真正的市场空间。

对于拼多多来说,好摘的果子已经被摘完了,接下来要想继续前进,就不得不进入去改造供应链,只有产业进步,拼多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而这种“解决一个问题”获得一个发展空间的思路,就意味着拼多多需要将供应链进行改造和打通。从这个角度,才能理解黄峥在第一封公开信里说的,拼多多会成为“Costco加迪士尼”。因此,拼多多不会成为阿里巴巴,也不需要成为阿里巴巴。

零售战场,总是硝烟四起和暗潮汹涌,年轻的拼多多在这一战场之中,已经竖起了自己的消费升级大旗。拼多多,和阿里巴巴、京东、苏宁易购,都有着十分清晰的零售和消费升级边界,所以,对于拼多多来说,做拼多多,做用户青睐的拼多多即可。打一口井、饮一瓢水、普惠一片用户,或许才是愿意实践的事。
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